深挖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19年本)》(简称“目录”)和环保产业的那些事,我们是认真的。
近日,《目录》发布,共涉及行业48个,条目1477条,其中鼓励类821条、限制类215条、淘汰类441条,与上一版相比,修订面超过50%。
总体来看,其中也有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部分,均分布在“鼓励类”,这是在坏消息“新能源汽车产销量’三连降’之外的一个“好消息”,从最初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,到配套设施建设。再到最终的废旧电池等的回收处理都有提到,包括新能源汽车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,具体如下:
由此可见,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是未来的趋势。但如何度过如今“寒冬期”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目前较热的话题,有专家指出,持续提质降本仍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改善供给、激发终端需求的关键。这一点在上表中也或多或少有所体现,尤其是在电池方面,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提出了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等参数要求。
通过《目录》我们能感受到,新能源汽车的“电动化”标签会越来越清晰,用电驱动的可能性大幅提升。
据了解,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还是个位数,但如果跨越整车制造、电池体系以及售后运维等障碍,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十几年纯电动车的占有率就会发生改变,主要原因是纯电动车更环保、能耗更低。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,5G商用之路开启,这意味着将加速很多产业向数字化,促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,包括开车。而“电动化”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信息采集和传输更便捷,也就具备了与智能化、网联化方向接轨的条件。
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功能上,自动驾驶等的实现,也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,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上的竞争,更是实现人车交互和拓展合作网络的较量,当然这是后话了。
而目前,我国纯电动车汽车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,但电池安全性和续航能力、充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仍是普遍认同的发展困局,随着各个企业在生产和研发技术等“硬实力”的创新和突破,新能源汽车终会迎来拨开层层“迷雾”的那天。
随后,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20多个部门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或将会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指引,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“1”向“100”发展。
(来源:环保在线)